教育
孩子
一种家长是“厌烦型”。现在的孩子可不简单,问出的“为什么”都很有水平,要回答上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估计不少家长曾都在孩子 “为什么”的追问下“颜面扫地”。有的家长在回答不出来问题时就不免有些“恼羞成怒”,再加上自身水平有限,又找不到合适的回答,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殊不知,这样的情绪将会关闭孩子接受知识的大门。因为,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背后,都是一次绝佳的家庭教育的好机会。
另一种家长是“有问必答型”。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会十分详细地做出解答。但是这样的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么一个潜在的问题:让孩子得到答案的过程太简单了。虽然回答了问题,但是缺少了通过启发引导让孩子主动思考的过程,这样会让孩子一直处于“为什么”的无限循环中,而不知道自己去为这个“为什么”主动寻找答案。
第三种家长是“循循善诱型”。这需要家长自身注重充电,具备丰富的知识,不仅可以轻松应对孩子千奇百怪的“为什么”,而且,还能通过引导在交流问答中让孩子自己寻找到答案。这样,孩子不仅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养成了自主思考的习惯,再遇到“为什么”时,就会自己先思考。因为,孩子迟早要离开家长,迟早要自己面对学习、生活乃至生活中的困惑,而自主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却是要从小养成。这也是家庭教育的责任。
我的孩子从小都爱看书,也经常提出些含金量很高的“为什么”。一天,他问我:“为什么要学习普通话?”我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先讲了“方言”的文化传承,以及“统一文字”的历史渊源,然后,让他根据我所说的这些资料自己回答“为什么要学习普通话?”
有了丰富的资料以及思路后,他很快就发挥出了自己的答案:“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沟通,使人们更团结、更富裕!”虽然答案比较简单,但却是经过自主思考得到的。我对他的答案大加赞赏,他也很有成就感。如今,虽然他刚刚小学毕业,但已经很有自己的主见和思路了。
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主要是来自于家庭教育。有很多家长都寄希望于孩子在学校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都希望老师能培养自己的孩子成材,这是不太现实的。因为,老师上课面对的是几十名孩子,不可能像家长这样的“二对一”。其实,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优势。只有保证优质的家庭教育,才能将孩子培养的更优秀!
作为家长一定要明白:课本知识属于标准化知识,如果不知道灵活运用,反而会禁锢孩子的观点和思维。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则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