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许多考生和家长不免有些紧张焦虑,最后的一段时间该怎样度过?笔者高考前在全校排名升降不定,最好不过十几名,能读个有点名气的一本,最差到了百名开外,只能读个普通一本,因为受了点刺激,发奋努力,45天时间准备,最终考入北大。这一篇经验来的晚了,但愿还能帮助到一些今年参考的学生。
工具/原料
1
大张白纸,彩色油笔
2
教材,考纲,真题
方法/步骤
1
有一种说法叫:要把书读厚,然后再读薄。高考是高中三年最后一战,之前学了多少东西,做过多少试题,都模糊了吧?这个时候,单靠被动地去记忆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一定要认真地研究考纲,这是第一步。其他事情都可以缓一缓,适当地增加休息的时间。
2
根据考纲去读教材,千万不要轻视教材。教材的问题在于太过精炼,没有老师的讲解理解不了,但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有了那么多的相关题目,理解应该不成问题了。
3
一定要充分地进行联想,把学过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如果有改错本的话就最好了,可以发现自己的思维误区是什么。
4
做脑图,按照科目把所有高考的重点都汇总出来,并且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标注出来。
5
做脑图,把高考需要做准备的事情全部汇总出来,可以把最能激励自己的话写出来。这样能帮助自己镇定,能让自己清晰地知道该做什么。
6
如果时间还有一两个月,完全可以这样做:把自己各科曾经考过的最高分加起来,这就是你状态比较好的时候高考能够得到的分数。超出这个分数也不是不可以!可以根据高考试卷的分数分布去针对性地提高,比如作文,比如数学的选择、填空,比如英语的阅读理解,等等。
注意事项
1
脑图的绘制没必要太复杂,重视其整理的作用就可以了。
2
不要高估,也不要低估,要自信,但不要侥幸,这样才能保证“超常发挥”。
上一篇:怎样冲刺清华北大
下一篇:如何选择拖把,什么拖把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