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言:其实,我觉得大部分的唠叨是别人对你的好的证明。如果是父母的唠叨,年轻时候的我们可能觉得很不耐烦;如果是恋人的唠叨,可能我们会觉得很甜蜜。这就是态度问题。在这里只想说,你先想想为什么会唠叨?有没有因为不同的人对你唠叨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为什么?
策略(童年篇):小时候我还是很听话的,这阶段很单纯,就是呆呆地听,时不时点个头。有时候如果影响到我做其他事情(比如:看电视),我就大声说一下,我知道了,你说了很多遍了,一直重复。虽然一般还会补上一两句,不过如果我完成作业了,就会放我看电视。
策略(初中篇):反抗。行动:以声音盖声音。(我不是提倡这种做法,只是经历,而且我家庭还是比较民主的)所以,常常我妈唠叨多了,我大声吼一句(不同于上面的,因为音量更多,上面的也不是吼),然后在多说几句,这件事就揭过去了。
策略(高中篇):高一高二还是挺好的,高三比较叛逆。无视策略……高三学习比较累,基本上说的是抓住重点,然后其他话就右耳进左耳出,当练听力
策略(大学篇):前面阶段的唠叨主要在这几个方面:学业、别人家的孩子、家务(我妈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我比较懒,高中时候连被单都没自己洗过)、要努力不然长大后巴拉巴拉等等。而大学主要是:吃饭了没、学人家减什么肥、我不反对你谈恋爱的有合适的就处处看、这么晚还不睡、现在不上课吗(主要是每次打电话第一句总是这句)等等。大学策略是:耐心听,耐心讲解(比如为什么不用晚自习……),时不时附和一句。主要是这阶段,懂事了,也懂得隐藏自己的情绪了。
总结:端正态度,采取合适行动。其实,小时候可能不懂,觉得烦。不过从初中开始就知道是为我好,可是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到了大学,离家远了,突然觉得有个人一直为你唠叨其实挺好的。大学,有很多人说过是一个人的大学。我深交的朋友主要是在高中时期。初中时期,还不懂事,我心智成熟比较晚。而大学有很多只是点头之交。珍惜,你还有人为你唠叨。
只是个人经历,不喜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