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笔试结束将近一个月,成绩预计在1月中下旬即可查询,2018国考面试接踵而来,如何在仅限的时间里突破各种难题。在各类公考面试中,综合分析类题目一直是很多人备考的难点,而在此类题目中,政策理解类又是难中之难。此类题目测查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综合分析能力,还有政策感知能力,是否具备政府思维等。要想答好题,审题自然是前提与保障,那么,政策理解类题目如何审题呢以运筹在握的情况从容面对面试,最后成功上岸?本经验你不容错过。
工具/原料
1
清醒的头脑
2
必须上岸的决心
方法/步骤
2
审目的。政策一定不会为了出台而出台,它的出现往往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比如,“某高校为了减少学生醉酒酗酒,出台“禁酒令”:学生外出聚会时饮酒必须向辅导员报备,且辅导员需全程陪同。对此,你怎么看?”此项政策的丽屈目的题目中其实已经告知:减少学生醉酒,酗酒。不难发现,高校学生由于课业负担相对较小,课余活动单调,常常会外出聚会,喝酒。一旦醉酒,极易出现聚众闹事,打架斗殴,使得学校管理难度大大加大,也严重危害学生生命健康。因此,学校出台此项政策就有必要了。当然,政策的目的一般都是好的,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
3
审手段。要想达成目的,就必然会借助一定的手段,因此,对于政策的手段则是我们接下来要关注的点了。如“某高校为了减少学生醉酒酗酒,出台“禁酒令”:学生外出聚会时饮酒必须向辅导员报备,且辅导员需全程陪同。对此,你怎么看?”在此项政策中,手段是“学生外出聚会时饮酒必须向辅导员报备,且辅导员需全程陪同”。围绕着手段,就要思考几个问题:第一,政策的可操作性强不强。辅导员全程陪同,会加大其工作压力,并且,一个辅导员往往需要负责成百的学生,全程陪同每位同学的聚会也不太可能;第二,受众对于此项政策的接受程度如何。大学生已经是成人,这样对其约束,极易引起反感,甚至会激发其逆反心理。当然,除了分析可操作性和大众的接受程度外,还可以分析手段是否与现有法律法规相违背,其执行成本如何,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等。虚爹侨
注意事项
1
现在努力还不算太晚
2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一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下一篇:春季家装“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