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2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限制行为能力人包括哪些?其法律行为效果如何?

在民法世界中,自然人自出生一刻就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由于在自然人的成长阶段对自身行为和世界认知不足,导致不能认识行为的后果;或者由于意外或者疾病导致行为能力丧失,无法辨识自己行为的性质等情况,为了保护这些人,法律对其实施的法律行为效果作出了一定的限制。
工具/原料
1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

法律行为

方法/步骤
1

依照法律规定,限制行为能力人指的是年龄八周岁以上且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无法完全辨识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这些人由于客观原因,对行为后果的认知可能不够全面,其实施的行为有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的可能。

2

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可以使其纯获利益,比如接受遗产继承、赠与等,即无须承担其他义务,那么其实施的该法律行为是有效的。

3

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比如购买零食、玩具等,不至给自身和他人带来较严重的不利后果,其实施的该行为也是有效的。

4

如果限制行为能力人单独与他人订立了超出其理解范畴的合同,此时的合同应属效力待定,应经其法定代理人(一般指监护人)在一定期限内追认后方能生效。

5

除此以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做的其他行为,比如捐赠、遗嘱、等单方或多方法律行为,如果法定代理人代理,应均属无效。

注意事项

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法律行为并非全部无效,也并非全都是效力待定。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