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互联网思维不是仙丹妙药,不要将口碑传播等同于一夜爆红 基于人的共性,产品质量好,服务到位,设计酷炫,体验出人意料,都会产生口碑,哪怕只有10人的口碑好评,也会给企业增加10个传播源。每次积累一定数量的口碑,如果长线经营,效果也会“积小胜为大胜”,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如果将口碑传播定位于一夜爆红,毕其功于一役,给予很高的期望与投入,基本是要被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吃药的。所以说,企业口碑传播的认知定位要基于细水长流的长线运营思维,勿以“利”小而不为。
第二条:没有内涵,就搞外延产 品的形象载体变化,三全用卡通的形象卖粽子颠覆受众对粽子形象的传统认知以外还会跟用户卖萌互动——延伸产品形象的空间。黄太吉老板用宝马送快递——服 务,上文提到的卖家用死磕自己的方式写感谢信的——尽管设计很一般,但也是一种可选方式——至少,如果不是像我这样多次收到“手写信”的顾客,还是有泪点 的。
第三条:从搜索关键词找准口碑点口碑点的设计可以多处着力,但品牌方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面铺设,那么,就涉及到如何找准大多数人群感兴趣的口碑点,聚焦引爆。
第四条:口碑路径的广泛测试与重点培养在“安全”、“品牌故事”、“服务特色”四个模块设计了五个口碑点,通过企业自媒体+大 V的方式进行一轮初步测试
第五条:让口碑点和品牌进行有效关联淘宝卖家手写感谢信,这个设计点其实除了希望顾客给好评,还可以设计为一个口碑点,希望顾客进一步传播这个点——一般都是拍照发微博或朋友圈,那 么,感谢信里至少应该有一个他们的店铺名(或网址)留在签名档,让人能根据被分享的图片传播找到他们店铺。
第六条:讨好10000个粉丝,不如服务好100个KOL口碑点的设计需要更多的投入,但从ROI管理来说,选择属于你的KOL精心“服侍”,远比泛泛的投入高。你在10000个粉丝上平均投入1块钱就可以在100个KOL上投入100块。
第七条:做有性格的内容信息四平八稳、非常官方,基本没有人愿意看,更别说转发——因为你的定位是讨好所有人,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不“鸟”你。要让你的内容变得有性格,有槽点,即使可能会得罪一部分人,但至少符合你风格定位的另一部分人。而性格的背后就是真实,用真实的人格去跟粉丝互动。
第八条:去中心化时代,让企业所有的人都参与传播媒体被严重分众化,一个传播源已经很难覆盖更多的受众,即使CCTV也是如此。另一方面,信息海量,人们更愿意接受一些个性化的内容,而一个 传播源是无法覆盖更多个性的需求的,试图迎合每个人的个性的结局就是人人都不待见,即使春晚也是如此。而每一个自媒体由于都拥有一个天然的真实人格,就都 可以覆盖跟他脾气秉性相投的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