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11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如何赏析阿尔玛-塔德玛画作《不要问我》?

人类的知识总是无穷无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极限,用自己的语言和能力去赏析一幅画作是当代人在脑袋里瞬间的决定。阿尔玛-塔德玛的画作《不要问我》就是这样一部让人瞬间决定出错的作品,本以为两人情投意合,却是一幅拒绝求爱的藏品。我们来赏析一下这幅画作。
工具/原料

画作

方法/步骤
2

这幅画于1906年的《不要问我》,英文名称是《Ask Me No More》,这个名字出自丁尼生长篇诗《公主》的诗选段《Ask Me No More》。《公主》说的是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女权主义、拒绝婚姻的公主的爱情故事,从小就与之订婚的王子最终还是获得了她的青睐,让她像所有公主一样幸福快乐生活到永远。诗选段非常优美(如图):

3

拒绝是《公主》的主题,阿尔玛-塔德玛画作《不要问我》中女主角表现出的拒绝同样耐人寻味。      显然画面中年轻的女子处在主导位置,男子被安排在画面的左侧,虽然亲吻的动作令人注目,但是在整体构图上并不显眼,仿佛被女子轻轻推到了一边。      女子将头转向了右侧,眼神斜下但不聚焦,斜下方是她的左手,手上有一个金属手环,手边长椅的空间还放了一束绑了蓝缎带的捧花,花梗略带金色,比手环稍细些。      接受,是皆大欢喜的结果;拒绝,总让人联想到恶意,朦胧间女子的手环仿佛变成了蛇形环。你看,那手环仿佛是小蛇缠绕在手腕上,花梗成了被缎带捆绑的蛇发,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美杜莎竟跃然纸上。视线上移到她的头部,天然卷的长发被女子编成了辫子,因为转头动作而显露。年轻姑娘,你可是有着美杜莎般美丽的长发呢!

4

浅蓝色的缎带似乎也有熟悉的艺术味道,看似随意的卷曲造型和美丽长发,实在与俄罗斯画家Franz Xaver Winterhalter绘于1864年的著名肖像画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夫人》(19世纪晚期俄国音乐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夫人)衣饰上的缎带有几分相像。      考究了一下两幅画作的时间,同样是油画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夫人》先于《不要问我》绘成,大约早了三四十年,说不定阿尔玛-塔德玛爵士真有看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夫人》肖像画哦!

6

目光回到她被亲吻的右手,两人之间的距离实在是有点遥远,女子的手臂几乎伸到尽头。男子侧身坐着,一只手撑在洁白的石椅上,另一只手轻轻托起女子指尖,她的无名指上戴着的戒指映入眼帘——想必这就是美杜莎的蛇吻(seven)了。

7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情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记忆,丁尼生的诗《不要问我》这个名字让人想起了曾经到处传唱的中国歌曲《橄榄枝》:“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 我的故乡在远方”,缓慢抒情的曲调成就了名句却也忘却了曲名——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动人心弦。      而同时期的另一首歌,美丽的《小芳》同样入了画:“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 长得好看又善良 /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 辫子粗又长”,这首关于小村爱情的歌曲在脑海里回响,久久无法忘怀歌中的姑娘小芳 。     “谢谢你给我的爱 /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 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 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 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 /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你站在小河旁”。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最动人最美丽的《科萨科夫夫人的眼睛》(如图):

注意事项
1

本文为作者整理《不要问我》画作的经验,转载请联系作者。

3

帮助到你请点击下方投票选项,有得和疑问也在同一栏中。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