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孩子已经2岁半了,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博客伴随着我一步步的成长。翻看自己以前的博客,在感受着孩子成长轨迹的同时,也发现自己其实是在一路的困惑和问题中成长的,如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遭遇别人抢别人东西怎么办?这种不断发问、求索、寻求解决的前行路径于我而言受惠异常。在育儿中,点妈认为凡有所问,皆有价值。正如培根在强调各门学科的价值时总结的那样,凡有所学,皆有价值。如关于盖盖子的问题,我曾经做个这样的记录。为什么孩子喜欢盖盖子,要盖盖子?点点在半岁开始就喜欢盖盖子,茶杯盖,马桶盖,锅盖,药瓶盖,化妆品盖子,凡此种种。有的时候见到一个盖子就会扑上去,不管盖子的主人是不是他认识的。“为什么点点这么喜欢盖盖子?”这个疑问在我心中存在了好久好久。有一天我把这个问题抛到参加培训的一些幼儿园老师和大家讨论,正当我准备听听大家的高见时,一位老师立刻接口道,“孩子有的时候做什么是事情是没有道理的,你这样琢磨来琢磨去太累了。”当时噎得我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这个话题的讨论自然就不了了之了。难道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吗?我思考了很久,觉得这个问题肯定没有那么简单,我坚信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发展自己,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不是偶然的,都是他生命密码的展现,都是一步步的认识和探究这个世界的必经路径。渐渐地,点点长成了一岁半的幼儿,一年多来,点点对于盖子的兴趣依然不减。随着他力度的增加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增强,他渐渐会旋转拧开瓶盖,动作技巧渐渐增强。只要他要盖盖子,我都会尽量满足他。但是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于我的心中,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我在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里找到了答案!孙老师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研究者和践行者,有一点学前教育背景知识的人都知道蒙台梭利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孙老师对蒙氏教育思想体悟的非常深刻,她解释道:“蒙台梭利的‘圆柱体插座’就是为儿童”的‘对接’游戏设计的。在盖、插、拧……这些基本动作的重复中,儿童在构建手的组装能力……当儿童能自由的使用他的收的时候,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手是孩子智慧的工具,妨碍孩子正常动作,就是妨碍孩子的正常思考。好险,幸亏我在孩子盖瓶盖上采取了求索,追问,顺应的态度,事实证明,这个态度是科学的!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次,是点点发烧,吃了退烧药,塞了退烧拴,作用均不太明显。点爸焦急异常,马不停蹄的忙着给孩子物理降温,来不及吃饭,顾不上睡觉。不一会儿,点爸嫌温水降温太慢,正好家里有一瓶药用酒精,就用酒精代替,酒精降温效果真是好,孩子的体温很快就下来了。我有点担心,这样用酒精孩子会不会中毒啊?点爸一边嘲笑我物理学的差,一边继续用酒精给儿子擦拭,他得意的说,中毒?怎么会?!酒精嘛,比较容易挥发,挥发后就能把身体的热量带走,根本就不会被体内吸收的;正因为挥发的比水快,所以能更快将热量带走,更快降温啦。这就是物理降温的原理,就这样点爸一边科普,一边擦拭,孩子体温降了一点,慢慢睡着了。一瓶30ML的酒精也被用了将近一半。我一开始也很相信这个理论,渐渐的心中“喜欢问为什么”的劲头又起来了,当时我的脑子浮现的问题是:为什么酒精降温这么好,我在看物理降温的介绍时从来没有家长介绍过,而是众口一词的用温水?虽然无法解释为什么,但是我直觉的觉得这个方法可能有点问题。我不太放心,不顾守护孩子的疲劳查起了资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用酒精擦拭虽然物理降温比较快,但酒精度数较高,即使挥发比较快也容易通过呼吸道吸进宝宝体内,容易造成酒精中毒,损伤孩子的肝脏,甚至损伤孩子的大脑!简直危害无穷,天哪,我赶紧制止了点爸,并坚决的将熟睡的点点叫起来,放了一大盆洗澡水,将点点扔到了水里。我一边给点点洗澡,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掉。心中被一股强大的担忧、愧疚和恐慌所填充。点爸爸看到我这个样子也被吓到了,在一边小声的安慰我,没事的,没关系的,不用过分紧张……我一边给点点洗澡,试图洗去那些沾染在他身上的酒精,一边胡思乱想,即使点点因为酒精中毒变傻了,我作为他的母亲一定也要全力爱他!不一会儿,点点从睡梦中清醒了点,在病态的朦胧中开始戏水,我的心平静了些,我强忍着眼泪,开始不断的问点点各种问题,看看点点清醒异常对答如流,我的心终于安静了下来。现在想想还是觉得挺后怕的,如果没有这种困惑的滋生和正确的求解,孩子肯定会受到影响。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些事情习惯了,不会困惑了,于是开始习以为常地和这些惯例相处着,就像牛顿的经典之问——苹果为什么要会掉在地上?不飞到天上,如果是你在日常生活中追问这个问题,一定会被看做是愚蠢异常吧。可是在育儿中我们就需要这种不断的追问,求索,哪怕是问题暂时得不到解决也要采取悬置,但不能停止思考的态度,因为育儿无小事,你的不经意依靠惯性的行为也许会为孩子未来的发展留下隐患。不要怀疑自己,不要惧怕嘲笑,以自己的坚持求索的精神来育儿吧,相信你也一定会受益良多!
上一篇:女生卧室装修效果图
下一篇: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