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要善于发现势《吕氏春秋·察今》中有这样的记述:“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这就是常说的见微知著,这需要具备敏锐的嗅觉,对事物发展的趋势要能洞若观火。
看势,要看得远势是未来的“理”,未来的理有远近之分,有人看到了三年,有人看到了五年。很多人推势理到三年,就认为自己看透了形势,“形势”是如此这般的,事情是要如此这般处理。但有的人看到第十年,他很清楚地知道:第一年这么走没有问题,第二年这么走也没有问题,第三年这么走也不会出现障碍,但不进行转向的话,第四年走下去就是死胡同。看到第十年的人,到目的地的整个路线图都呈现在眼前,知道怎么走是活路,怎么走成本才会最小,自然和只看到第三年的人不一样了。
势有生命,要顺势而为“势”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是有生有灭,有高潮有低谷,平常说的“气数已尽”,就是这个道理。比如相机的势,最开始为“影像时代”的势,后来为“数码化时代”的势,谁掌握了势的核心技术,谁就是顺势和驾驭了势,谁就是龙头。柯达掌握了影像时代的势,所以,做了“影像时代”相机的头把交椅,没有及时转向,势被佳能夺走了,气数就尽了。所以,要善变,顺势而为。线图都呈现在眼前,知道怎么走是活路,怎么走成本才会最小,自然和只看到第三年的人不一样了。
势有大小,要紧抓新势势分为“大势”和“小势”,当两个或多个势存在时,小势必须依大势而走。比如中国的民营企业由人治转型法治,这是大势所趋,但在企业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新进员工,赞成转型,这样的员工数量不多;另一种声音是老员工,老样子挺好,不赞成转型,觉得转型很痛苦,这样的员工人数很多。在一段时间内后者的气势要大于前者,但从长远来看,那是小势。所以,有时表面看势大,但不代表事物发展方向时,就不是大势,是小势;有的看其势小,但代表事物发展方向时,就是大势,不是小势。
学会了读形势,说的话自然就会合势,合势自然就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