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86今日阅读:20今日分享:50

合同评审具体怎样操作?

合同是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经协商确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为减少合同漏洞,避免合同纠纷,要进行严格谨慎的合同审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工具/原料
1

合同

2

双方当事人

方法/步骤
1

一、审查合同主体合同的主体,即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1、自然人,包括我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自然人作为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时,主要审查其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2、法人,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主要审查订立合同的法人是否在相应的经营范围内、法定代表人及工作人员是否具有签约权限等内容。3、其他组织,介于自然人和法人之间,但不具备法人的资格。对其审查的目的主要在于确认担责主体。

2

二、审查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在对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审查前,要先根据合同类型以及签订合同时的具体情况,对当事人的资格、资质、履约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审查,对合同履约过程中的风险事先进行大致评估。

3

三、审查合同内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合同条款具体规定。审查合同内容应主要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物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价款或报酬;合同履行期限、地点及方式;结算期限、方式;违约责任;争议的解决方法等内容。对上述内容审查的主要目的是要求条款合法、可行,符合交易习惯,且不违反公序良俗。

4

四、审查合同效力合同的效力包括有效、效力待定、无效和可撤销。审查合同效力主要包括合同是否符合生效条件、是否存在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无效事由、是否存在可撤销的情况,并根据当事人的利益作出选择和修改。

5

五、审查责任条款根据所涉及的合同不同类型和不同情况,可约定采取违约金、赔偿损失、继续履行等违约责任。同时要考虑合同的性质、合作关系、未来交往情况等内容,从多角度分析并跳出合同内容,并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利益取向。

6

六、审查争议解决方式如果合同存在违约和侵权竞合的情况就要考虑到解决纠纷的途径、方式、方法及要求。比如是通过诉讼解决还是仲裁解决,是选一方所在地还是他方所在地进行诉讼(当然指那些可以选择受诉讼地的合同)。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