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特性(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声音的特性》这节课是新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这一课里,主要讲述了,声学的三个问题:音调,响度,音色,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还是对噪音危害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学习音乐知识等知识的基础,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利用实验去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不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声音音调与振幅的关系(三)说教学要求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相关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二.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特征及观察,记忆,想象等多种能力的发展,我将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更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讨论法等。三.说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流程主要分为几个阶段:导入新课,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一)导入新课准备用3分钟时间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男女合唱的歌曲,通过对男声和女声的高低的辨别问题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对未知问题探索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索新知准备用10分钟做教材19面实验,老师首先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后归纳结论:音调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同时让学生们知道频率的概念,即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及频率的单位-赫兹。同时,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本实验探究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准备用5分钟让学生活动,阅读教材20面小资料,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要点:超声波即高于2万赫兹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0赫兹的声音,并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关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事例。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属于次声波。我准备用10分钟组织学生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首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事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响度,然后按照实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针对音叉振动发声,老师先提出问题,怎样反映用肉眼看不到的音叉振动时的幅度?让学生思考后,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使学生认识到通过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这种转换方法来达到对音叉振幅的认识,进而使学生总结出: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准备用5分钟,学习音色概念,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突破对音色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思考想想做做,进一步理解音色与音调,响度的区别,再举一些生活实例,如:利用音色,辨别乐器的不同,增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三)巩固练习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我采用了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及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在练习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具进行巩固和练习,不但可以增加训练密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四)课堂总结我在本节课中采用引导提问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把整节内容复习一遍。四:说板书设计为将授课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知识脉络,我设计如下板书内容:【板书、内容】一: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因素:频率二: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因素:振幅三:音色:声音的本质特征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上是我对《声音的特性》这节课的教学设想,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并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上一篇:教学目标的撰写
下一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哪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