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源远流长,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中药制成软膏、药饼,贴敷于人体经络相关穴位上,通过穴位渗透皮肤导入脏腑,直达患病之处,激发全身的经气,达到沟通表理、调解营卫、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肾、鼓舞人体正气、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以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的目的。现代医学证明,穴位贴敷是有局部刺激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穴位贴敷疗法注意事项: 1、个别患者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灼热感,应揭去贴敷药,无需特殊处理,过敏严重者,暂停贴敷,及时就诊。 2、每日每次贴敷时间,根据患儿年龄不同,时间长短各异。 0-6个月4-6小时 6个月-1岁4-6小时 1岁-3岁4-6小时 3岁以上6-8小时 尽量避免使用白芥子,细辛,芒硝和对皮肤刺激性较大的药物,药粉最好细腻。对皮肤易过敏的孩子尽量反贴和稀释溶媒的浓度,贴敷前最好涂抹抗过敏的药膏。 3、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为主,忌生冷、甜食、油腻、海鲜等易致敏及刺激食物;戒牛肉、烧鹅、鸭、花椒、大小茴香、狗肉、羊肉等温燥之品;忌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及辣等刺激性食物,另外要睡眠充足和情绪乐观。贴药治疗不宜空腹进行、不宜剧烈运动,多注意休息。 4、治疗前清洁背部,以防感染。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取下药膏后如出现灼痛,可涂烫伤膏等,切忌外用刺激性药物,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如出现小水泡或小水泡已破,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大水泡应到医院接受治疗。 5、慎用人群。合并有艾滋病,结核病或者其他感染者;合并有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支扩、恶性肿瘤、慢阻肺急性期;禁忌症:貼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感染者;对貼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咯黄浓痰、咯血者;孕妇都不宜贴敷。
注意敷药时间和适用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