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行性能化设计的必要性 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是通过对随机建筑的综合防火性能评定,设计出特定的符合该建筑的防火安全系统模式,以实现火灾时,保证该建筑物内的人员生命安全和有效控制财产损失的总目标。建筑防 火性能化设计方法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内部装修、火灾荷载等的具体情况,南设计者根据建 筑物的各个不同的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他相关条件,自由选择为达到消防安全目的而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该建筑物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然后对建筑火灾危险性 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一)推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大型商场、地下建筑、大型娱乐游艺场所等大量涌现,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群死群 伤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不能涵盖上述建筑的所有消防安全要求,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虽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第1.0.5条 提出“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的应对方法,但由于研究、论证、审批周期长,不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快 节奏的发展要求,难以满足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符合WTO国际规则。所以,推行完善、高效、适应建筑发展需求的防火性能化设计规范或性能化设计方法是解决前述规范中存在的不 合理现象和上述类似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推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是丰富建筑艺术、推广新技术的最佳途径采用现行规范进行建筑设计禁锢了建筑师的创新思维。 而防火性能化设计则只需要规定该建筑物应达到的安全性规定的性能要求,建筑物应具备的性能要求的特征参数或者指标,建筑师在设计时摆脱了规范条条框框的禁锢,更能充分施展设计才能,大 胆进行创新,设计出更有人情味、更富理性的优秀建筑艺术作品。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也可大力推广应用技术成熟的消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从而进一步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的步 伐。 三)推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是建筑设计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火灾性能为基础的性能化设计方法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筑界与消防界的共识,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实行了防火性能化设计规范。如澳大 利亚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规范《Building Code of Australia)(BCA一96),该规范于年7月1日起在该国各洲推行。美国于2001年发布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 。目前,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瑞典、荷兰、西班牙、国际标准组织(ISO)、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研究委员会(CIB)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采用了性能化规范或性能化设计方法。我国 也于年开始了相关研究,但发展较慢,目前已远远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 二、推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火灾场景模型进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首先必须对要进行设计的建筑的防火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1)起火原因分析; (2)火焰/热分析(建筑物通过主动和被动保护措施限制火灾在其空间和隔件中); (3)烟/气分析(建筑物维持选定空间可生存条件规定时间的能力); (4)结构框架分析(结构框架针对未受限制火灾避免不可接受的变形或倒塌); (5)人员流动分析(人员在建筑物内流动或到达安全地点所需时间)。而这些评估的准确性依赖于火灾场景模型的科学性与相关参数的精确程度,只有建立了科学、精确的火灾场景模 型,才能保 证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客观、科学,才能脱离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不得随意改变建筑物的用途用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建筑物是根据其使用性质和功能,在保证其防火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模拟计算得出的,所以其使用性质和功能应是特定的。世纪星介绍如果要改变建筑物用途 ,则必须对该建筑物的防火性能严格按新功能要求进行复核,如果不能达到新功能应有的防火性能要求,则应通过增设消防设施或改变设计等方法来提高其防火性能,直到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为止。若仍达不到新功能所应有的防火性能要求,则该建筑物的用途改造不能成立。 三)加强对建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我国现有建筑防火审核人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防火性能化设计规范技术性强,推行性能化设计,要求建审人员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这就要求对现有建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并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让他们树立一种忧患意识、职责意识,督促他们不断学习,了解、掌握消防新技术、新工艺、新 设备、新材料,不断充实和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投入到建筑火灾预防工作之中,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上一篇:如何制作红焖羊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