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就连专家也无法确切地说出运动导致抽筋的原因。密歇根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助理教授、研究抽筋的专家,凯文·米勒(Kevin C. Miller)博士说道“运动会导致电解质流失、缺水、疲倦,问题是这些是同时发生的,难以判定抽筋到底该由谁负责。”
不过,很多普通的处理方法已经被证实有效。这意味着是时候重新考虑自己处理抽筋的方法了,下面我们帮你明确哪些方法没用而哪些有用。
抽筋原因一——缺水和电解质流失这个理论是最广为人知的,但同时也是证据最少的。蒂莫西·诺克斯(Timothy Noakes)博士是开普敦大学的著名学者,将那些把抽筋和缺水及电解质流失挂钩的研究称为“伪科学”。2004年,他分析了43名超级马拉松跑者的电解质水平,在赛后的血液检查中发现,遭遇了抽筋和没有抽筋的运动员相比,他们血液中的钠和镁的含量并无显著差别。两组运动员之间,在体重、血浆量上也没有明显差别。这都证明了缺水并非抽筋的真正原因。米勒博士也同意这个观点,如果缺水真能导致抽筋,那么在蒸桑拿和泡热水澡的时候都会抽筋,哪怕只是在热天里散步也会中招。
抽筋原因二——肌肉疲劳缺水会引发肌肉疲劳,这也是米勒认为引发抽筋的原因。在针对超马运动员的研究中,所有遭遇了抽筋的运动员都在比赛后半程甚至是刚开始的时候感到了肌肉疲劳。这个理论的结论都还挺逗的:大部分遭遇抽筋的人跑的距离较长;相比5公里比赛的第2公里处,在马拉松赛的第20英里(约32公里)处抽筋更常见。另外,速度快的跑者抽筋风险更高,两项2011年的研究发现,高配速的超马和铁三运动员,比配速慢的同伴们抽筋的次数更多。
预防措施——避免抽筋的最佳策略:1.长距离跑防止肌肉疲劳是关键,因此不要在训练中偷懒。“增加训练量,跑更长的距离。”诺克斯博士建议,他曾是一名超马跑者,“你必须适应比赛要求的长距离。”
2.力量训练米勒建议跑者采用plyometrics训练法,这种爆发性的锻炼能增强神经受体的耐力,而受体的不正常工作被认为是引发抽筋的原因。
3.合理配速如果训练的配速是10分钟/英里(约6分15秒/公里),那么比赛时采用8分45秒/英里(约5分36秒/公里)的配速是不合适的,肌肉对该配度还没有做好准备,可能导致抽筋。预防措施——避免抽筋的最佳策略
4.长距离跑防止肌肉疲劳是关键,因此不要在训练中偷懒。“增加训练量,跑更长的距离。”诺克斯博士建议,他曾是一名超马跑者,“你必须适应比赛要求的长距离。”。
5.力量训练米勒建议跑者采用plyometrics训练法,这种爆发性的锻炼能增强神经受体的耐力,而受体的不正常工作被认为是引发抽筋的原因。
6.合理配速如果训练的配速是10分钟/英里(约6分15秒/公里),那么比赛时采用8分45秒/英里(约5分36秒/公里)的配速是不合适的,肌肉对该配度还没有做好准备,可能导致抽筋。
7.及时记录米勒认为抽筋是不同原因的汇集引发的。如果你常在20英里(约32公里)的时候抽筋,把具体情况记下来,热不热/喝了多少水等,随时间的积累寻找内在规律,也许你就能发现引发抽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