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在康复过程中护理占很重要的位置。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及指导、预防并发症,随时矫治患儿的异常姿势和体位,据文献报道,异常姿势反射是影响康复疗效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对异常姿势反射存在者必须首先完成对其异常姿势的抑制,才能保证脑瘫患儿重新获得正常运动功能。
步骤/方法
1
不良姿势①W型坐姿:患儿的两腿过度屈曲似跪的姿势,臀部坐在屈曲、内旋的两小腿之间。这种姿势的支持面很大,易获得身体的稳定性。如长期采用会加重或导致两腿屈曲性痉挛甚至诱发关节半脱位。②圆背坐姿:患儿腰背肌或下肢肌张力异常,头控制差,不能持久坐稳,可造成脊柱弯曲畸形。③盘腿坐姿:双下肢膝关节痉挛,长期采用只能使痉挛越来越加重。可将患儿放置在母亲的怀里处于半卧位,患儿的头部搁在母亲的胳膊肘上,肩背部由母亲的前臂承托,患儿的双手被放在身体的前面,整个身体的姿势显得相对对称,这样患儿全身的肌张力可相对正常些。
2
要加强头部、躯干的控制,保持头部中线位 脑瘫患几由于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头很难摆在正中位,常常是倾向一面,并且头紧贴枕头,长久地保持这种姿势将会发生脊柱关节的变形,会影响脑瘫患几的正常发育,可把小婴儿放在有靠背式或扶手的椅子上维持坐位姿态。
3
加强心理护理 脑瘫患儿引起的情绪行为障碍均与脑功能受损有关,可表现为任性、好哭、固执、孤僻、情感脆弱、易于激动、情绪不稳定等。所以在护理中要了解患儿的心理,耐心细致、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加强护理沟通,充分了解患儿需求,给以正确的引导,使患儿的身心发育有一个良性发展。脑瘫患儿的护理干预繁杂而艰苦,需要护理人员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细心观察,耐心去做,使其增强信心,积极主动配合临床。这样才能使脑瘫患几的康复护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