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模特:500-800元/天,饮料促销:120-180/天……”各大节假日,各类兼职招贴广告异常活跃。看似待遇优厚的假期兼职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群体来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然而,齐鲁人才网调查发现,这些兼职信息很多只是“看上去很美”,其间的骗局、陷阱,往往令求职者防不胜防。
方法/步骤
1
陷阱一:“掉包” 小辉是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学生,他在校园里一张中介广告上招聘兼职促销员的信息。打电话询问时,对方表示职位还有空缺。等到小辉赶到报名地点,对方却告知此职位已经招满,继而向的促销工作,且待遇与广告上相差很多。 记者随后拨通了这家中介的电话,询问该饮料促销员的职位是否还有,对方毫不犹豫地说:“在招、在招”,并向记者承诺,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但小辉却在接受采访时称,虽然没有收取“中介费用”,却以“会员费”的名义仍向他征收了150元。
2
陷阱二:以“培训”为名敛财 一所高校的史小姐外形姣好。小史在学校看到一份招聘兼职模特的工作,承诺薪金500元/天,后,对方却要求所有求职者必须拍摄一组“专业照片”,费用600元。小史称自己有艺术照,对方却以不符合要求为由强制要求拍照。 遭遇同样陷阱的还有林小姐。同样想求得一份兼职模特工作报道后,对方称林小姐条件很好,但需要“专业培训”,而培训金额则高达数千元。
注意事项
绝大多数寻找兼职岗位的学生在遭遇欺骗后往往选择忍气吞声,“以后不找他们就是了”。一位受访者称,并没有想过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此种做法也助长了很多黑中介的气焰,种种并不新鲜的伎俩却可以捕获源源不断的受骗者。 提醒:广大学生在寻求兼职时首先要强化法律意识,和用人单位都要签订正规合同,以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法可循。另外,有关部门加强对劳务中介的管理,以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