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多是由于潜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隐性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等。这种猝死有的无明显先兆症状,且多发生于下半夜;有的是先有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气促、咳嗽、头晕、乏力、心脉率加速和不规律等;有的有诱发因素,如因便秘用力解便、房事、激怒、恐怖、重大精神刺激、饱餐、高温沐浴、运动、劳累、吸烟或酗酒等而发生。
心源性猝死发生时,患者往往心跳呼吸骤停、突然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放大。此时,只要抢救及时、准确,病人是可望得救的。急救开始的时间越早,存活率就越高。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心跳骤停4 分钟之内开始急救者,存活率可有50% ;超过6 分钟者,存活率仅% ;超过10分钟者,存活的可能性极小。而且,当心跳停止后,血液循环随之终止,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终止4-6 分钟后,脑细胞缺氧坏死,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此时即使抢救存活,也可能成为“植物人”。因此,学会即使准确地对猝死者施行心脏复苏急救术非常重要。
将病人平卧于木板或水泥地上,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打开气道抢救者用一只手掌放置于病人前额,用力向下压,使病人头向后仰,另一只手的食、中指将病人下巴向前抬起。
人工呼吸抢救者用放在病人前额上那只手的拇、食指夹住病人鼻翼,作口对口密封吹气,以每分钟16次的速度进行。第一次可作2 次吹气,使已萎缩的肺张开。吹气见效的特征是呢感看到病人胸部起伏,病人呼气时可听见和感觉到有气体逸出。
人工循环抢救者一手的手掌根放在病人胸骨中下1/3 处,另一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上方,双手垂直向下压。按压与放松时间应相等。每分钟胸外按压频率为100 次,深度约3.5-4.5 厘米。 单人心肺复苏为15:2 ,即15次胸外心脏按压,给予2 次人工呼吸;双人复苏为5 :1.。
以上急救一直要坚持到救护车到达。
为了预防心源性猝死,中、老年人和肥胖者、糖尿病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发现潜在性心血管病就及时治疗,并应防止各种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