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35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遗尿症的病因

遗尿症是指5岁以后的小儿仍有遗尿现象,每周至少有一次遗尿者。由于遗尿多发生在夜间,故又称为小儿夜间遗尿症(即尿床)。本病男孩发病多于女孩,若昼夜均伴有遗尿者,多由于合并尿路感染,此时以女孩多见。
遗尿症的病因
1

遗传因素: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有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77%;如果父母双方有一人幼年时遗尿,子女发病率约为44%;如果父母双方幼年时均无遗尿者,子女发病率约只有15%

2

心理因素:亲人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或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宝宝遗尿。另外,有些宝宝在幼年时没有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一旦尿床便遭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使遗尿症经久不愈。提醒一点,心理因素不但可使已有控制能力的儿童重新出现遗尿,还可使少数患儿逐渐形成习惯,甚至持续至成年。

4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研究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的要少30%,同时膀胱的容量均不同程度地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的50%。

5

排尿训练不当:夜里训练过多,如夜里要叫醒宝宝3-4次,甚至4—5次,结果使膀胱未得到扩张,不能产生明显的尿意;夜里训练过少,如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不管不闻;训练过早,如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进行训练,由于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反因排尿紊乱而尿床;强迫训练,如夜里把宝宝叫醒排尿,不管宝宝如何挣扎、哭闹,只要不排尿就不允许离开便盆。这样,使宝宝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6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专家认为,儿童遗尿主要是由于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尚未成熟,夜间不能分泌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整体发育不完全有关。

注意事项

在发病期间,应给予耐心护理,傍晚前应少饮水,睡前要限制喝水量并嘱其排尿,在夜间尤其在经常易发生遗尿的时间,应叫醒小儿起床排尿。若已发生遗尿,切忌打骂和责备小儿,仍应以鼓励教育为主。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