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它的编排是在认识了轴对称性以及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探索“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预备知识,还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能力目标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三)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有关性质,发展合情推理与说理相结合,渗透演绎推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主要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愉快学习,也符合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接受性。 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观察形成——合作探究——实践应用——反思归纳”的教学模式,力求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五,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观看联想。 师问:在小学我们就认识了等腰三角形,它在三角形中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可以说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房屋人字架、艾菲尔铁塔、龙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图片) 追问:你认识图片中的建筑物吗?图片中同时存在哪一种几何图形? 生:等腰三角形(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唤起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二)?观察实物,形成概念。活动1: 师问:观察老师手中的等腰三角板,重新回顾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生观察并得出以下概念: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 另一条边叫做底边。 两腰所加的角叫做顶角。 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