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3今日阅读:176今日分享:34

端午节吃粽子 这类人最好少吃

端午节即将来临,商家们已经开始卯足劲。味道总是撩人的,许多街头巷尾,粽子已然飘香,一些好吃嘴已经按捺不住了。值得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粽子的。以下就来了解什么样的人群不适合吃粽子,以及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工具/原料

粽子

方法/步骤
1

几类人群不宜多吃粽子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及脑梗者应尽量少食用粽子,由于市面上很多粽子内油量、糖分太多,而且多以糯米为主料,并不太适宜上述患者使用。如果进食过多,可能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上述人群最好少吃为妙,尤其是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适量食用。

2

粽子怎样吃才科学?     自家在包粽子时,可以加入适量的薏仁、红豆、杂粮米等。另外,人们在吃粽子的过程中,可配点白萝卜加以食用,让湿气尽快排出体外。     就算是成年人,在端午节前后也不可餐餐以粽子果腹,最好搭配其它种类食物的摄取,如时令蔬菜水果等。     端午时节正逢初夏,也正是阴阳交替的时候,潮湿中带着暑热。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湿毒特别容易困阻人的阳气,让人觉得疲倦、乏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不适症状。

3

那么,夏天究竟怎么吃才最健康?     专家提醒,人体脾胃喜润恶燥,炎热的夏季无疑给人体加了一把“旺火”,饮食中要忌辛辣燥邪的食物,尤其是串串、火锅、牛羊肉等,嘴再馋也不要吃得过于频繁。     反之可以多吃点生津利尿的食物,如绿豆稀饭,此外,苦瓜、黄瓜、空心菜等蔬菜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西瓜也是很好的应季水果。     但是西瓜性凉,肠胃功能不好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要控制食量。

4

吃粽子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粽子在未熟时不能吃  看着可口的粽子就在眼皮底下,袅袅青烟,粽叶飘香,让人忍不住想“趁热吃”一把,殊不知,粽子是要在小火慢慢熬了之后才能真正的熟,而不熟的粽子不仅味道不佳,且极难消化,对人的胃产生极大的负荷作用。  二、吃粽子时不能太快或太多  每年都有一些因为吃粽子太快或太多而发生消化不良甚至有类似窒息事件,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由于消化能力较差的原因,极其容易因为吃得快或者多而使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提醒您,在吃粽子时,最好是一旁佐以茶,一边细嚼慢咽的品尝粽子,一边喝茶,这样有助于吞咽和消化,而且,每次少吃一点,由于粽子时的主要原材料是糯米,其极不易消化,建议可以吃迷你粽子。  三、不能吃储存已久的粽子  自制的粽子未经过真空处理,保质期是极其短暂的,如是天气炎热,最好及时吃掉,万一不行才存储在冰箱中,但最好在4天内吃完,且再次吃时一定要再次煮熟,要不会硬邦邦的,一点粽子的味道也没有了。当然,若是准备多存储些时日,可以选择真空包装的粽子,其的保值期一般是180天。  四、以下3种人切忌吃粽子  1、心血管病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2、胃肠道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含植物纤维既多又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患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3、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明祖食品提醒您以上人千万不可随性而吃,实在想吃了,尽量少吃。

注意事项

糖尿病和冠心病人需谨慎少吃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