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四十岁的已婚妈妈,我的宝贝今年是十一岁了。最近和儿子的相处中明白了许多之前的生活当中没有注意到自己行为上的不妥。也是最近开始和我的宝贝交流,成为好朋友。作为一名男孩的家长,在他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的这段日子,我对他的要求都特别严格,他爸爸基本上因为工作特别忙,所以他的日常生活都是身为妈妈的我参与的比较多。儿子的性格十分软弱,学习也不是特别好,有时候我都特别懊恼,为什么我花费大量时间在儿子身上,他还是学习各个方面不尽如人意。最近在一本书中看见一句话“没出息的孩子是来报恩的”我突然意识到问题所在。
工具/原料
谈话、交流、观察、陪伴
方法/步骤
1
最开始我将自己的想法叠加在儿子的身上。我想他好好学习,却没有考虑到在一个十几岁的小朋友的天性应该是快乐,是玩耍,是没有顾虑的时间段。于是我尝试跟他沟通,可是沟通的效果甚微。不过他开始和我吐露关于在学校的朋友,和日常生活。这令我欣喜若狂,我开始跟他的班主任还有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沟通过后,我十分开心,在老师们的口中儿子是一个勇敢,而且上进的孩子。只是学习的慢,不会交流。
2
于是,我开始去了解儿子的喜好。后来我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十分喜欢奥特曼的卡片,我花了点时间去研究这些卡片和有关的内容,这对于我来说,确实有点困难。可是,后面儿子和我侃侃而谈这些的时候,我就觉得一点也不辛苦了。在面对这些他喜欢的东西时,我能够看出来儿子是从心底里开心。以前总是让他学习,学习再学习。他没有自己的空间,偶尔考得不好,我还会批评他。现在想想真的后悔没有早一点看见他的笑容。
3
后来,他放假了。我带着他去看他最喜欢的漫威电影,玩赛车,骑马。慢慢的我看见他越来越多的微笑。偶尔我也像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一样,跟他说:我特别害怕什么什么”。他像一个小男子汉一样挡在我的面前。我尝试用朋友的身份和他相处,过程很愉快。他也越来越依赖我。现在回家什么都跟我说。开心的不开心的。
4
其实,孩子很简单,你付出多少时间陪伴,他的爱就会有多少。孩子的性格其实和父母的陪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人说“言传身教”其实在我看来是这样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要埋怨孩子的行为,你的身上一定有源头。
注意事项
1
在青春期的男孩子一定不要去指责他,学会引导他,像朋友一样去帮助他。
2
男孩一定要严和松结合教育,不能将自己过激的行为呈现在孩子面前。
上一篇:夏季哮喘病怎样治疗好?
下一篇:车辆空调效果如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