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59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诚邀参加与钱文忠教授的公开讨论(一):家长不要太负责任

前几天读了钱文忠教授的一篇博文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正好我以前写过一篇貌似对立的博文:不要做黄世仁——警惕!“以爱之名”的压迫,所以感触良多,最近准备推出系列博文一一探讨、反思。真理不辨不明,我相信钱文忠兄会欢迎这种公开的讨论。诚邀希望诸位参加讨论,使观点更加全面。我相信群众的力量,我相信实践的力量。为避免我断章取义地肢解“钱文忠的观点”,敬请诸位阅读全文,并深入理解。这里说明一下,钱兄(长我六岁,所以尊一声钱兄)此文来自于一次即席演讲,可谓出口成章。人嘛,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说得非常全面,而且人的任何一句话单独拿出来,都会有问题————因为不全面嘛,这当然包括鄙人了。但是,钱兄将此文置于博客之中,供千万人学习,相信觉得此文已经成熟了,可以经受群众的考验了。此文:阅读(224384)┊收藏(436) ┊转载(2483) ,影响甚大。不做深入讨论,容易造成教育思想的矛盾冲突,我读了之后感觉给有些混乱,有些家长反映看不下去,所以需要梳理一下。我不是来参加辩论赛的,希望进行心平气和的讨论。因为很多看似对立的教育方法比如表扬还是批评、鼓励还是惩戒、对学习管还是不管、严厉还是亲切、打骂还是不打骂......单独看难以说对错,需要看在具体情况下是否适合,以及在某种情况下“度”把握的是否合适。所以讨论的结果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在具体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做,以及如何把握度。我们主要讨论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国家的教育政策我们无力改变,所以老老实实接受现实。讨论话题一、家长要负起责任来(1)原文:我们现在要让孩子尽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我们把未来的选择权放开给他,因为我们对孩子负不起责任。不像我们小时候,生活很困难、社会不发达、经济也不发达,但是我们的父母还能对我们负责任。我觉得我现在非常羡慕我父母,他们敢骂孩子、揍孩子,但是我们依然爱他们。.......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2)我对钱兄观点的理解:1、家长们应该敢于负责任,敢对孩子管教。2、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敢骂孩子、揍孩子”是可以的。(3)我是个爱推卸责任的爸爸看了此文,我几乎“汗流浃背”。囧,我以前已经忏悔过:我这个爸爸没威严,现在让我更汗了:不但几乎不敢骂孩子,不敢打孩子,而且我还是个喜欢推卸责任的爸爸啊,我很喜欢不去管孩子,让孩子做主。孩子上一年级,有一天课文背诵比较难,孩子有些打怵,她提议我先给她签字,然后晚上去青岛大学背下来。我表示赞同,并签字。到了教室,她和我商量:先看课外书还是先背课文。我说,我已经签字,任务已经完成,什么时间背你自己定啊。这责任,我一卸了之。她自己琢磨了一下,还是害怕背不过,明天在老师那里过不了关,就先背诵去了。一会儿她又问我:要是今天背不过怎么办?我说背不过就背不过吧,没什么重大的意义(我不用给她加压,她自己自然有压力)。话虽这么说,她还是认真地背了。同时我指点了她一下:先不着急背诵,多读几遍,读熟了,理解了,背就容易了(这个时候负责任是合适的,她自己摸索方法较困难)。除此之外,我还有很多“汗颜”的事,参考我这个爸爸没威严,我把大多数事情的决定权利拱手相让给孩子,我不做监工,我也不让孩子做提线木偶,她的地盘她做主。(4)讨论:A:有些父母确实应该负起责任来对那些懒得管孩子的人,或忙于应酬、生计、生意而没时间管孩子的人,我赞同钱兄的观点,确实要负起责任来,孩子有时还是需要扶一把的。B:大多数父母的问题在于太负责任了 但是现在的父母大多数很重视教育,责任心都很强。他们的问题不是不负责任,而是责任心太强。他们喜欢做尹建莉老师所说的监工,孩子做作业一直在旁边陪着,指指点点,让孩子很烦;他们对孩子的成绩过度关注,结果孩子一考试就提心吊胆;孩子一旦不按照家长的要求来,就遭到打骂,而且以爱的名义......所以,对这些大多数的父母而言,给他们的建议不应该是“你们要负起责任来”,而是要警惕责任心过强,学会把握“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责任心过强的父母来说,需要做的是学会推卸责任,把多数决定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自己负责,大人适时指导辅助。你把决定权给了她,她自然会负责,知道这是自己的事,会认真对待,反过来会和你商量。而如果大人太负责任,比如在学习上比孩子还热心,她会觉得学习是大人的事。“自己的事会用心,而给别人打工就不那么情愿”。——这是心理的规律。其实很多家长的做法就是逼孩子从自己的董事长变成了打工者。本来学习是为了孩子自己,而家长管教太多,过于负责却让孩子感觉是为了家长学习。钱兄精研古代经典,我在班门之引用一下《道德经》:学会推卸责任其实就是“无为而治”,对于“负责任过头”的父母而言,向后退,学会不管、无为,把责任交给孩子,让孩子做决定,对孩子会更好。进道若退,明道若昧。C:不是要不要负责任的问题,而是如何把握度的问题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参见我的博文:“不管”是最高境界,但做到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做到有艺术的“管” D、学会放权给孩子,不是因为我们负不起责任来学会把选择权、决定权放给孩子,不是因为钱兄所说的“因为我们对孩子负不起责任”,而是对孩子负责的一种更高境界。讨论话题二、关于家长和老师要敢于打骂孩子 (1)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比“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更不能接受打骂?我曾被父亲偶尔打骂过,回头看看也确实不大要紧。钱兄也被揍过、骂过,依然爱父母。我一个朋友经常被爸爸揍,他仍然爱父亲,只不过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出问题的也有不少。我给大家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与一位患恐惧症的妈妈的对话-----我的折衷疗法的一个应用:“上学期间,常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被妈妈打骂。那个时候的我其实很要强,极爱面子,而我的母亲肆意的践踏我的自尊,任何场合,任何地点,她都可以对我破口大骂,让我无处可藏,几次都想死了算了。初中期间,生病住院,几天的照顾之后,妈妈发火了:你成天像猪一样,要我伺候。那时,我真觉得自己很多余。高中毕业,我的性格基本是内向,自卑,没有信心,不善甚至不会和人打交道。”一位博友也说:“我小学时被数学老师打、中学时被班主任罚站的经历,到现在都历历在目,这些打骂、惩罚起的作用全部是负面的”。现在成长的小孩虽然偶尔被父母打骂几次也没有关系,但是如果经常打骂,或被老师当众打骂,心灵受伤就比较严重了。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他们是独特的“亚种”吗?我谈点自己的看法。还记得认知疗法的ABC理论吗?(参见:谈谈家长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认知疗法)。同一件事情,(被父母、老师打骂)六七十年代的人虽然也不喜欢(除非是受虐狂),但很多人也可勉强接受,因为我们那时主流的认知是:父母老师有权利打我,而且“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们都被打骂。有了这样的认知,即使偶尔被打骂,对很多人来说也不算太伤自尊。但是现在的孩子的主流认知不同。他们从小就知道“老师不能体罚孩子”,父母并不是神圣的的,而是和孩子是平等的人,他们会说:你凭什么打我骂我?有了这样的认知,自然对“打骂”更不能接受。一位学习优秀的孩子上课被打,他回来就告诉妈妈说“老师凭什么打学生啊,大人不是经常教育小孩子不能打人吗,为什么老师还打学生呢?”举个不尽恰当的例子。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思想就像古代的臣民,认为做皇帝的奴才是天经地义的事。而现在孩子们就像认为“人人应当平等自由”的现代人。臣民即使被皇帝杀头都可能觉得天恩浩荡,而追求平等自由的人孩子如果被打骂了,反应会很强烈。(2)有时打骂好像也无可厚非如果孩子已经顽劣,父母请老师管教一下,实在不成器可以偶尔打骂,“棒喝”一下,好像也无可厚非。即使是好孩子,父母偶尔打骂一下,一般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但这就像酒后驾车,可能一般也没啥事,那就可以酒驾吗?而且,父母、老师凭什么可以打骂孩子呢?(3)打骂其实是无能的表现最好的方式是好好学习合理的育儿方法,使孩子自然做好,而不是通过惩戒来做到。因为如果需要骂孩子或揍孩子,才能让孩子把事情做好,那表示你没有其他的办法,是一种无能的表现。(4)中国现实的主要问题不是“父母不敢打骂”,而是“打骂太多”。其实在现实的中国,父母的问题不是“不敢打孩子、骂孩子”,而是相反,穿西装的野人漫山遍野。即使很多父母想控制自己不打骂孩子,由于其不懂得心理调节的方法,也不能自控。药家鑫的例子触目惊心:因为父亲小时候对他太过严格,打他,还曾把他关在地下室,黑而且冷,他“常常会在背后骂父亲”,药家鑫最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的讽刺:“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有的孩子在父母的打骂之下照样茁壮成长,但很多会被摧残如斯.....钱兄羡慕父母“敢骂孩子、揍孩子”,这个说法后果很严重。以钱兄的影响力,登高一呼:父母要敢于打骂孩子,结果从者云集。关键中国的父母很难把握打骂的“度”,有了专家的肯定,就更理直气壮地打骂孩子了。一位家长看了钱兄的博文之后,给予了肯定的评论:昨晚刚因为学习的事揍了孩子一顿,心里正难过呢!看了“教育部就应该定出这样的规则,对学生要有惩戒”这句话之后,心里平衡了点,现在的孩子令人头痛!这位家长啊,请别难过,别悲伤,有了钱兄这样“大师的高足”的撑腰,你以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以爱的名义去打孩子、骂孩子了!可怜的孩子啊.....所以我认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父母打骂孩子太多了,所以提倡父母不打骂孩子虽然不是一个最好的观点,但是个最不坏的提法,胜过了钱兄提出的“敢于打骂孩子”的观点。钱兄的观点,我举个也许不恰当的例子:就像在“提倡科学发展观,反思只注重发展经济”的今天,老兄又慷慨激昂地推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他错了吗?那倒不见得,只是不适合时宜罢了。(5)那么老师呢?至于允许老师打骂孩子,我觉得也是同样的道理。我研究过芬兰教育,在芬兰,最好的学生会选择学教育当老师,需要获得硕士学位。而在我国,教师的素质难以达到那样的高度。所以如果允许老师打骂孩子,我觉得很多老师没有能力把握好“度”。结果过度的打骂不可避免,处于弱势群体的孩子不知会受到怎样的摧残。青岛本地的一个知名私立小学,万里挑一聘请了一位英语教师。结果这位老师动辄对孩子就进行打骂达半年之久,有些孩子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有的对英语丧失了兴趣,有的恶梦连连。在明文不允许体罚的情况下尚且如此,如果明文允许了打骂,会怎样!幸好钱兄不是教育部长啊......不允许教师体罚学生的规定虽然不是一个最好的制度,但是个最不坏的制度......(6)钱教授所推崇的“可以打骂孩子”的理念不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精华打骂孩子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是所谓钱教授推崇备至、不敢让它轰然坍塌的传统文化的一个不知是“精华”还是“糟粕”的一个东西,不是天经地义的。而且美国禁止打孩子,那可是犯法的。美国人可没有因此而脆弱啊,而且正强盛得很啊!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