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辩证对待。 有一些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采取硬碰硬的方式,与孩子直接“交锋”,而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自己方的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导致与家长的关系更加僵硬,矛盾更大。END
二、家长要了解孩子,给他权力。 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三、家里的大人的意见要统一,和和睦睦。 作为家长,有的时候之间要相互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四、不要一味扼杀孩子的兴趣,多点支持。 学业固然很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多多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五、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正,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六、家长要合适的给孩子自由,劳逸结合。 小孩子贪玩是天性,不要一味的克制他们,不让他们玩,这是不好的。玩是天性使然,不要压抑,要教会他们安排好时间,比如可以告诉他们,你们做完作业再玩啊,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的,因为做完就有的玩了。做起作业也卖力很多的。
七、家长要多加鼓励孩子,增强信心。 无论他(她)写的字好不好,或者是成绩怎样,那么你都不要责怪他们,要鼓励他们争取下次写的更好。大人的鼓励对小孩就是一种动力,你一味的责怪会是他们丧失信心的。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