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69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教育是放长线钓大鱼

教育不是一句话,也不是一个办法,教育是每一天的每一句话,逐渐的积累,一层层的包裹,最终造就出了一个稳定的人。——周瑾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用手机便笺记录下孩子们的心理话。其中最常见也是最让我心酸的一句话是“我不喜欢爸爸妈妈,他们更不喜欢我。”这种阻隔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障碍,几乎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曾有过。亲情本来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切最没有条件的情感,却也被层层的误解所包围,也许直到孩子们为人父母时才能解得开这个心结。孩子也分等级的。上等的孩子就像新鲜的水果,鲜艳而充满营养,中等的孩子像大棚培育的果实,硕大但味道平平淡淡,下等的孩子像一个假的塑料苹果,被人工涂满了看似美丽的颜色。孩子到底是上中下哪个等级呢?这个要看父母们内心最深处的理想了。如果你的理想是让孩子幸福的度过人生的每一分钟,这个孩子就会成为上等的孩子;如果你想将孩子培养为成功的人,你的孩子就是中等的孩子;一旦你的理想是把孩子打造成为你希望的人,这个孩子基本上就会成为下等的孩子。你希望孩子从你那里获得些什么呢?如果你总是责难孩子不讲卫生,你给予的是“你是个不招人喜欢、邋遢的人。”如果你总是拿孩子与其他人比较的话,你给予的便是“你总是不够好”。如果妈妈总是什么都替孩子去做,那您给予将是“你没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来自家长的每一个习以为常的眼神和话语,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后,会作为一个大大的礼物,送给孩子。在你的孩子成长的每一天,你都在将这个礼物一点点的壮大并推向孩子。所以想想看,到现在为止,你已经送了怎样的礼物给孩子呢?孩子已经从你那里收获到了些什么才使得他们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呢?这就是教育。教育不是一句话,也不是一个办法,教育是每一天的每一句话,逐渐的积累,一层层的包裹,最终造就出了一个稳定的人。我接过这样一个案例,孩子从上小学开始逐渐变得生僻和独来独往,不喜欢热闹也不喜欢集体,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却因为被宿舍同学排斥而返回家中不能继续学业。孩子的父母是书香世家,祖祖辈辈都很敬重读书学文化,因此这对父母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对其进行有规划的管理教育,基本上一切以学业为中心。孩子告诉我,他父亲最常对他说的就是:“小学同学不重要,以后就淡忘了,初中同学和高中同学也不重要,不需要深交,因为上了大学又要分开了。”可是上了大学的他,却已经失去了与人交往的热情,久而久之,与群体分崩离析,难以共处。这个孩子对我说:“我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和必要的,我只知道父母的话永远都比我的快乐和幸福重要。”这个孩子的父母因为深受家族观念的影响,一直难以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误区,把一切的责任都推到了孩子的身上,埋怨孩子不够坚强,要求孩子回到学校继续学业,承诺孩子在毕业后可以得到父母早已安排妥当的好工作。毫无疑问,这个孩子属于下等的孩子,是教育的失败典型。父母以自以为是和想当然的方式,不结合时代特征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育,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有太多的父母亲,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路上不自知,掉进了误区,耽误了孩子的成长。而太多的家长们,急于一时的成果,求助于“方法”想一蹴而就的达到目的,却总是达不到目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家长朋友们感到孩子的成长不太顺心顺意,就要及时找渠道学习正确引导孩子观念和方式,学习科学的心理发展知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好教育工作。我想问你,你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家长吗?如果不是,从现在开始也许还来得及。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