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大学面向社会产业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凸显学生能力培养,创办高职高专办学特色,在“修德修能,成人成事”、“出口畅、校兴旺”办学发展方针指引下,加大经费投入,全力打造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工程”,探索出了一条“强化就业能力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就业工作之路。
步骤/方法
1
设立自己的人才市场,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就业 学校联手地方劳动和人事部门,在学校共同建立大学人才市场,既为学校学生服务,也为兄弟学校和其他社会求职人员服务。大学近三分之一毕业生通过每年100多场招聘会成功就业。经过6年多的不断完善和实际运作,目前已成为某地区空间最大、服务面最广、合作最好、推荐成功率最高的人才市场。已实现“大型招聘会月月搞、专场招聘随时办、就业推荐天天做”,实现了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多方共赢。
2
建立“三网”系统,确保学生能在全国各地就业 “天网”是学校两个就业网站和全国90多个就业信息服务网站的资源共享系统;“地网”是学校在全国建立的120多个稳定的就业基地和就业信息站;“人网”是学校在各地聘请的400多名就业信息员。三网合一,纵横交错、覆盖时空,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实习就业等方面占领先机,扩大了“订单培养”规模。“三网”联动,就业“瓶颈”变通途。
3
实行就业指导“一卡通”管理,让学生时刻想就业 学校把校系两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情况、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情况等等,均纳入学校自主开发的“一卡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使学校时刻想学生就业,学生时刻想自己就业,推动学生积极就业
注意事项
多年的就业工作实践,使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专业对口率、起薪值、岗位满意度、岗位稳定期等“科学就业”指标逐年提高,基本实现了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和毕业生“零库存”的就业工作目标。同时,出口畅带动入口旺,实现了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上一篇:大学毕业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
下一篇:老板拖欠工资不给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