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家上中学的孩子来我家玩儿,说期末考试考得不理想。有几门发挥失常:政治开卷考试,有些题目书上找不到,没做完;英语考试时间比平常习惯的少半个小时,没做完;数学题目很难,没做完。我问她考试紧张吗?她说开始不紧张,但是后来有一门发挥不好之后,心想完了,所以越来越紧张;而且数学遇到一道大题不会做,当时的感觉也是完了.试想,这样的心理下,自然难以发挥水平了。其实考试就是“考试”。平常的学习是基础,很重要,但最后的成绩不但与平常学习相关,也与考试发挥有较大大关系.考试的发挥除了与技巧,策略有关系之外,与考试的心理也有重要关系.如果太紧张,焦虑,想发挥正常都是困难的.尤其到了中学之后,由于考试关系着升学,所以患得患失,更容易紧张。考试之前或者考试之中有一些紧张是正常的,这也会促进孩子集中精力去做题目。但是过度的紧张肯定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一、有心理准备避免考试紧张,很重要的就是父母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父母不能要求孩子必须要考好,孩子自己也不必要求一定要考好,因为考试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一定会考得理想。如果谁有信心一定会考好,或者要求自己一定要如何如何,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平常尽量学习好,采取合理的答题策略,也做好应对考试出现意外的准备工作,尽量减少波动。但是波动本身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求自己一定要考好,心理相对说来会比较脆弱。在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更容易紧张,甚至觉得完了,破罐子破摔,全线崩溃。所以,我建议,虽然对自己要有信心,但是也要知道考试总会有波动的,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知道六七门考试中有两三门不十分理想是正常的;其中有一两门不理想也是正常的;有一两道大题不会做是可能的——大部分同学都可能会如此。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是那么容易会慌张了。毛主席教导我们:不要打无准备之仗,考试也是如此。二、考试过程中的自我说服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可以用合理的认知应对。1、感觉某一科目难,不好做感觉某门课程难,有的孩子会慌张。此时要告诉自己:我觉得难,别人可能也觉得难。其实考试不是比赛自己能得多少分,而是比较同学之间的分数差异。所以,虽然自己分数不高,别人也可能分数不高,所以没有关系。这样一想,心情会平静轻松得多。实践证明,孩子对题目难易的判断通常是比较准确的。2、某一门发挥不理想有时的确是自己发挥的原因,而使得自己在这一门课程上比别人落后。此时要告诉自己:我在这一门发挥不理想,别人可能在另外一门发挥不好,可能会扯平了。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个客观的规律。这样心态会平衡了。3、遇到不会做的大题这种情况其实是可能遇见的。所以,要告诉自己:别人也不见得会做,我争取得一些过程分,先做其他的,有时间回头再研究。这样就不会一边崩溃,一边纠缠于这一道题目了。4、随时是0:0在世界大赛上,运动员调节心理有一个咒语:现在是0:0.不管领先还是落后,现在就是0:0。这样就不会因领先而过于兴奋,也不会因落后而焦虑,会心情平静地比赛。考试也是如此,好多门,好多题目做下来,有得发挥得好,有得发挥不理想,但是在做每一门试卷的时候,都要告诉自己,现在是0:0。这样,会减少因为发挥的波动而引起的紧张焦虑。相信这些认知成了孩子的习惯性思维,在考试时心情会放松些,会更正常地发挥,结果,反而会减少意外的发生。成绩,自然会更好些。
上一篇:大学轻松应对考试挂科